南京神康心理医院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来源:南京神康心理医院 2016-11-27 10:58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依赖、滥用、耐受性以及戒断状态。

  一、依赖,是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候群。

  包指:强烈的对精神活性物质的渴求;尽管明知对自身有害,但仍难以控制,持续使用;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1]

  依赖有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之分。

  =精神依赖=是指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强烈的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

  =躯体依赖=是指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机体产生了病理性适应改变,以致需要精神活性物质在体内持续存在,否则机体不能正常工作,临床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2]。

  二、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指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使用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并不是错误或不恰当地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也不是社交性或境遇性的使用,而是进入强制性的有害使用方式,常导致物质依赖性的形成。

  三、耐受性,是指长期持续的使用某物质,若欲达到预期的效应,则需要明显增加该物质的剂量,若仅使用相同的剂量则效果明显降低。

  四、戒断状态,是指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指拮抗剂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躯体症状、精神障碍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症状与病程与所使用的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与剂量有关。

  注释:

  [1] 【强制性觅药行为】是指,使用者将寻找药物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中心,高于任何其他活动如责任、义务、道德等。

  [2] 【戒断症状】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相关阅读
★精神心理问题★ 在线一对一解答!